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两部委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两部委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作者: 时间:2009-10-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98834.htm

  尽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早已将光伏行业作为过剩行业,但是是否过剩,过剩到何种程度,如何定义过剩,仍存在争议。

  以江苏为例,2009年上半年产量为740兆瓦,多晶硅产量为2500吨。满足电池需要的多晶硅原料,2/3需要依靠外省或者国外。

  为此,江苏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告诉记者,江苏本身也有很多企业有多晶硅产能,但是未有真正投产,江苏目前的多晶硅仍紧缺,到底这种情况,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过剩,不好说。“有些地方小厂,真正能产多晶硅只有几百吨,技术水平低,没有投产。还有的仅仅是规划或者是宣传,远未动工,这算不算是过剩?”魏启东说。

  有趣的是,由于江苏对光伏产业规划的起点很高,特别是将江苏光伏产业备案的权限上收到省发改委,为此江苏很多企业转向甘肃、重庆、宁夏等地展开光伏产业投资。而各地庞大的投资数字一直在创新高。比如,江苏阳光在宁夏的4500吨项目,南玻集团在湖北的5000吨多晶硅项目,通威集团、爱信硅科技分别在四川、云南投资 10000吨项目,赛维LDK、大陆集团分别在江西、内蒙古投资1.5万吨多晶硅项目。这些投资是否构成过剩产能,说法不一。

  上海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容强此前称,目前江苏企业敢于向外扩大产能,说明国内的多晶硅市场还存在需求,所谓产能过剩不存在。

  根据了解2008年国内光伏产业的总装机容量是2.5GW(十亿瓦)以上,耗用2.5万吨多晶硅材料,而国内实际的多晶硅产量是5000吨左右,因此大约有 2万多吨的多晶硅是从国外进口的。今年的装机容量为3GW,相应需要3万吨的多晶硅材料。目前已产出1万吨,因此仍存在2万吨的需求缺口。

  但是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很大,但是无能力消费,比如水电的成本可以做到2毛钱一度电,但是光伏发电即使做到1块钱一度电的成本也困难。“所以尽管光伏产业很好,但是国内无能力消费。财政怎么有这样的补贴能力?”他说。

  林伯强指出,目前企业多注重在装备领域投入生产,而不愿在研发和转换太阳能方面做努力,这必将产生大批无效产能,特别是环境污染。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根据发改委等10个部门在9月底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将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此外,有关光伏产业的能耗、规模等标准也出台。

  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新的调研结果出来后,将加快上述抑制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步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