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两部委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两部委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作者: 时间:2009-10-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如果明年这个行业起不来,这些钱可能要打水漂。”中部某省会城市一位财政局长在一次座谈会上向记者透露,该市为光伏产业拿出的财政配套资金已经达到20亿。该市规划,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到2013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98834.htm

  有此雄心的地方政府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投资热潮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密切关注。8月份以来,光伏产业被列入产能过剩名单。继前不久上述两部委对钢铁、水泥、风电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研后,近期两部委也针对光伏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

  新一轮调查

  一位地方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告诉记者,本次调查应该是在发改委对光伏产业摸底后新的动作,目的是具体了解全国到底有多大的产能,过剩到何种程度。

  9月份,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带队的国家产业调整调研组,来到徐州市对光伏产业进行了考察调研。

  徐州光伏产业2008年实现产值47.8亿元,与2007年同比增长600%。为此徐州做了《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该市多晶硅及光伏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无独有偶,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提出打造千亿光伏产业的目标。江苏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的上述产业并不过剩,2/3的多晶硅需要从省外或者国外进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调查通知,各地需要尽快将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多晶硅、的产量,以及电耗数字、污染和技术指标,人员情况等一并上报。

  上述调查通知也指出,实施这项调查的目的是,“切实了解我国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维护产业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表示,将在在10月20日前拿出汇总数字和政策准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