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压成本求生存 多晶硅项目“顶风”上马

压成本求生存 多晶硅项目“顶风”上马

作者: 时间:2009-09-1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多位业内人士还特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重复建设之前应该再追加了三个字——“低水平”。低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能产品的低端;二是太阳能生产线的规模及成本控制方面比较低端。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98027.htm

  “高端的多晶硅材料仍然是短缺的。”张剑向记者介绍,多晶硅分好几个等级,如高等级的IC级、电子级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制造所用的低等级多晶硅材料等。IC级多晶硅也称集成电路,广泛用于电脑、彩电等高端电子产品的制造,其生产在我国还处于空白阶段;而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基本也处于空白阶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前两年的“太阳能热”让处于低端的多晶硅项目大量盲目上马,目前已有大约70多个项目在国内遍地开花。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太阳能多晶硅的产能已经过剩。据估算,太阳能需求的硅材料约为每年7万~8万吨,即使加上对于IC级和电子级硅材料的需求,一年也不过10万吨左右。而现在包括在建和立项的项目已经不下20万吨。

  不过针对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天威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爱华认为,这应该是相对的。郭爱华表示,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需求为1 万~2万吨,其中80%依赖进口;而今年的需求预计在2万吨以上,但国内的供给大约为1万多吨,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现实情况是产能过剩,但产量并不过剩。”

  郭爱华还表示,将来能在多晶硅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应该是规模比较大的、技术工艺比较高的企业。随着今后国内多晶硅的需求逐步增加,在数年之后达到超十万吨的需求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过剩应该是暂时的,也许就在明后年,随着全球市场的启动,需求便会得到平衡。”

  已投产、未开工项目各有尴尬

  据张剑介绍,在国内的70多个多晶硅项目呈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已经开始投产的有20多家,在建为20多家,未开建项目为20多家,这3种不同形态的多晶硅项目也将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现在中国的硅材料成本在500元~600元/公斤 (约合73美元~88美元/公斤),而国外已经降到50美元/公斤。”张剑表示,价差让中国不少还未开工的项目在眼见着投产便会亏本的情况下放弃了之前的投资而选择停建。而已经建成的项目则只能投更多的钱进行改建。“最尴尬的便是在建的20多个项目,因为高昂的投资意味着一投产便会亏本。”

  张剑认为,造成当前投资乱局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多晶硅行业并没有准入标准。在当初由于材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丰厚回报诱惑下,造成大量项目重复建设,有的项目甚至无法生产达到太阳能多晶硅标准的硅材料。

  对此,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此外,会议还要求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生产企业必须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必须停产处理。

  其实,对于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环境的四氯化硅,个别厂家就直接掩藏,而没有进行回收。



关键词: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