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将接近20%,年产量超过500万台
受油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IDC预计,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22.5万辆,同比增长47.2%。2023年以后随着补贴退坡,市场将回落到较为平稳的增长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299万辆;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38%。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202204/432920.htmIDC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 受油价上涨影响,更多消费者流向新能源市场: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国内汽油价格普遍上调,导致汽油车使用成本上升。消费者随之对新能源车的倾向性有所增加。此外受厂商宣传与用户口碑的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购买新能源汽车已不再仅仅由于补贴激励、免限购/免限行等原因,而逐渐转向新能源车在节能环保、使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新一代(Generation Z)消费者中尤为凸显。
●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打消里程焦虑:国务院 2021年3月印发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站)布局应用。在此推动下,我国目前已建成充电桩93.6万个、充电站1.4万座、换电站725座,下一步还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老旧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解决了消费者用车的里程焦虑,使更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开始考虑新能源车。
● 汽车厂商的布局和投入:传统汽车厂商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生产线的长期布局和投入,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造车新势力则将保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将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头部厂商和高端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也将促使其他厂商进行效仿,产生联动效应。
● 与自动驾驶的协同发展: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构造得到简化,由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使得车辆的控制逻辑更加简单。由于自动驾驶需要系统实现对车辆的精准控制,纯电动汽车的这种简单易控性便使其具有与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的天然优势。随着自动驾驶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之一,电动化与自动化将实现更紧密的结合,二者合力,协同发展。
在诸多因素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上游供应造成压力,使电池原材料的价格飞涨。年初开始,新能源车企纷纷涨价,短期内可能会促使一小部分消费者回流到汽油车市场。但长期来看,电动车市场规模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IDC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研究经理王博指出,电动化是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新能源作为汽车市场的必争之地,各大主流车厂在产能上的倾斜只会增加,市场成熟度将大幅提升。油价上涨、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供给端厂商的投入、自动驾驶趋势的带动等因素将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实现高速增长。
IDC长期跟踪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研究范围涵盖未来出行、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新能源等。本研究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研究的一部分。如需进一步了解与此研究相关的信息或参与其它相关项目研究,请联系IDC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研究总监李连风(邮箱:cli@idc.com)或研究经理王博(邮箱:buwang@idc.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