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作者: 时间:2013-11-29 来源:网络 收藏
量,其体积相对而言比较大,产品内部由多只芯子单元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如果DC-Link具有比较大的杂散电感,并且内部连接不合理,就会造成产品内部各芯子单元之间电流分布不均匀现象,在外部的表现就是产品局部温升过高。而感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现象在高频情况下将会尤为明显,严重时会引起热击穿而造成事故。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227749.htm

而薄膜DC-Link内部杂散电感ESL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的芯子本身引起;

(2) 芯子单元串、并联引线或铜排引起;

(3) 金属外壳电感,此种情况为产品某一电极与金属外壳相连而产生,其他情况无此项因素。

对于以上三点原因的解决措施,我们将在下面的案例分析中做探讨。

3、案例分析

下面以我司为某公司提供的DC-Link产品为例做具体分析:

产品型号为MKP-LG6000μF/1200V.DC标称有效电流300A,外壳采用的是无磁不休钢外壳。首先给出一组我们的温升试验数据,见表1

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备注:表1中个数据采集点均在图4中标明;试验电流为310A;试验频率为13.75kHz。

从数据中我们分析,5号与7号以及6号与8号点,其温差较大,达到8~10℃,并且在产品上表面(此为环氧面),其各点温度也分布不均匀,温差较大,影响产品可靠性。

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图 4

上述试验所用的产品为我司早期设计的结构,未曾考虑杂散电感的影响以及产品内部电流分布的优化,并且由于电容器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电流具有集中效应,即电流会集中于电容器的上部。在上述方案中,产品内部芯子排列结构可简单地表示如图5。

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图5

由上图可以看出,长方形为接线铜板,由于铜板存在一定的电感,所以对于高频电流,阻抗较大。根据公式I=U/Z=U/(XL+XR+XC)

XL=2πfL---------------------(4)

Xc=1/(2πfc)-------------------(5)

(设2πf=ω)可知,当频率固定时,电感越大,感抗就越大。当频率较低时,例如在工频50Hz时,电路中的杂散电感所产生的感抗Esl较低,远小于 Esc,因此Esl可忽略不计,而其中的Esr和Esc占主要影响地位。但当电流频率高达600kHz时,则容抗较低,约0.005Ω/mm,感抗非常大,约0.3Ω/mm,远大于Esc,在等效电路中占主要影响地位。若平均每1mm铜板的杂散电感约为1nH,而每个端子之间的距离为60mm,那么电路中总的杂散电感为60nH,而电容杂散为40nH,那么第一个电容的感抗为XL=40ω,第二个电容的感抗为XL=2Xl+Xc=160ω,第三个电容的感抗为:XL=4Xl+Xc=260ω。因为I=U/XL=200A,所以电流经过这三个的比值为I1:I2=4:1,I1:I3=6.5:1,由此得出 1.4I1=200A而其中流经C1的电流最大,约为143A,流经C2电流约为36A,而流经C3电流约为21A。因此C1电流发热严重,而C2发热正常,C3发热较少,这样容易令C1烧坏,所以不能采取此种连接方式。同时,在频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比如工频50Hz,外壳材料对产品影响不大。但在频率达到10kHz或以上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壳材料如果带有磁性,那么其本身也会因为感应加热而发热,从而对产品整体发热产生不利影响。我们从四方面着手进行方案改善。

首先,我们根据单根矩形截面导线电感计算:

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式中A为

逆变器相关文章:逆变器原理


电容器相关文章:电容器原理


逆变器相关文章:逆变器工作原理


电容相关文章:电容原理
电子负载相关文章:电子负载原理


关键词: 逆变电源 电容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