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编辑观点 > RISC-V 开源芯片新纪元:毛德操新书发布,共筑中国芯未来

RISC-V 开源芯片新纪元:毛德操新书发布,共筑中国芯未来

作者:ZongYu 时间:2024-06-18 来源:EEPW 收藏

,作为一种的精简指令集架构,近年来在半导体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23年,它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更有机构预测未来将与英特尔x86和ARM架构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据机构分析,2023年,架构芯片的出货量超过100亿颗,仅用12年就走完了传统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几年,的采用率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202406/460010.htm

    目前,RISC-V架构在我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近年来一直被积极研究、发展。但是,现如今的RISC—V架构的生态系统建设仍面临挑战。如何激发开发者活力,打造繁荣的RISC-V生态系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为面对当前我国RISC-V架构的现状,培养更多的架构人才,由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软件推进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计算机专家毛德操老师撰写的《RISC-V CPU芯片设计:香山源代码剖析》新书于2024年6月14日的北京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发布。

据了解,《RISC-V CPU芯片设计:香山源代码剖析》这本书是对过去这几十年来计算机结构和组成方面的进展及其所达到的高度进行几乎是全方位的介绍。RISC-V本身可说是对RISC技术的集大成者;而香山对RISC-V的实现则又可以说是在计算机具体实现尤其是计算机微结构方面的集大成者:本书第一卷主要介绍RISC和计算机微结构的一般原理,RISC-V的指令集架构,以及硬件描述语言HDL的一般原理;然后着重介绍Chisel语言,包括代码的编译和解析过程,还有基于Chisel语言的模块间参数协调机制Diplomacy,以及CPU与存储/外设之间的互连机制TileLink;第二卷则是对香山代码中CPU流水线前端和后端的剖析和讲解,着重于计算机微结构尤其是RISC技术中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而第三卷则专讲缓存,重点阐释了多处理器中的存储协同性问题及其基于TileLink的具体实现。    

该书旨在成为让广大开发者学习的教材,不仅如此,毛德操老师也相信,该书可以在全世界去推广,这就会为RISC-V芯片的创新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发布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包云岗、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的张侃,以及奕斯伟、摩尔线程、中科海芯、进迭时空、中科彼岸、芯动科技、兆易创新等公司的企业代表,还有“香山”项目组的代表、“一生一芯”项目的优秀学员、开源芯片的爱好者和媒体代表,共超过100人亲临现场,此外,还有1800多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这次发布会。

     RISC-V 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正在引领着芯片产业的新一轮变革。毛德操老师的这本新书,以香山开源芯片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源代码,为开源芯片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等专家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将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开源芯片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布会上,倪光南院士、毛德操老师和包云岗研究员与来自企业、香山项目组、“一生一芯”项目组以及媒体的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围绕RISC-V生态建设、开源芯片人才培养、香山项目发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开源芯片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开源芯片生态建设,毛德操老师宣布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共同设立“一生一芯优秀学员赠书计划”,为“一生一芯”优秀学员捐赠了1000本新书。这一举措将为开源芯片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毛德操老师的《RISC-V CPU芯片设计:香山源代码剖析》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开源芯片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开源芯片必将在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