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专题 > 从IDM到fabless+foundry,半导体行业模式大局已定吗?

从IDM到fabless+foundry,半导体行业模式大局已定吗?

作者:陈玲丽 时间:2016-08-2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半导体公司的种类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201608/296114.htm

当今全球半导体产业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像英特尔这种,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的企业,称为称为IDM公司另一种是垂直分工模式有的半导体公司只做设计这块,是没有fab(工厂)的,通常就叫做Fabless例如ARM公司、NVIDIA高通等而还有的公司,只做代工,只有fab,不做设计,称为Foundry(代工厂),常见的台积电等,而这种新模式出现的标志是1987 年台湾积体电路公司(TSMC成立。所以从现在的半导体企业总体来看,就可以分为IDMFoundryFabless以及Fab-lite(介于IDMFabless之间)这四种形式了。

出现垂直分工模式的根本原因

首先,半导体制造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特征,适合大规模生产。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和晶圆尺寸的增大,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的IC 数量剧增,成品率显著提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会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次半导体产业所需的投资十分巨大,沉没成本高。一般而言,一条8 英寸生产线需要8 亿美元投资,一条12 英寸生产线需要1215 亿美元的投资,而且每年的运行保养、设备更新与新技术开发等成本占总投资的20%。这意味着除了少数实力强大的IDM厂商有能力扩张外,其他的厂商根本无力扩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离开 TI(德州仪器),在台湾创立了TSMCTSMC 只做晶圆代工(Foundry),不做设计。Foundry 的出现降低了IC 设计业的进入门槛,众多的中小型IC 设计厂商纷纷成立,绝大部分是无生产线的IC 设计公司(Fabless)。Fabless Foundry 的快速发展,促成垂直分工模式的繁荣。

IDMFoundryFabless以及Fab-lite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FablessIDM之间的竞争激烈。FablessIDM厂商都要直接面对客户,处于同一个竞争层面,二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相对而言,IDM 的品牌优势更为明显,而众多的Fabless 厂商只能通过捕捉市场热点并迅速推出产品制胜,当然也有少数技术实力强大的Fabless 可以立足研发,推出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成为细分子行业的龙头。

FoundryIDM之间的合作会更紧密。由于IC制造前期投入资金量较大,固定成本较高,如果一条生产线建立后不能进行大量生产则无法收回成本。2002 年以后,由于加工工艺和设备的成本直线上升,许IDM 厂商无法通过投资生产线实现收益,而Foundry 可以通过为多家客户代工同类型产品而获益,在这种情况下,许多IDM厂商将制造环节外包给Foundry厂商。两者的合作不但可以分担研发先进工艺所需的费用及所面临的风险,而且一旦一个新工艺投入量产,IDMFoundry都能从中获益。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建设IC 制造生产线的固定成本将更高,IDM 厂商将有更多的业务外包给Foundry,双方的共同研发也会越来越深入,二者之间的合作将更加密切。而有些时候IDM做代工,像是2013英特尔宣布将利用即将推出的14nm 3D晶体管技术为芯片厂商Altera代工FPGA,是英特尔首次向其他厂商开放其最先进的制造工艺换句话说,像是英特尔这种IDM也做代工贸易。另一案例是三星为苹果公司代工iPhone中使用的A4A5A6甚至A7处理器,全球顶级存储器制造商三星实际上已成为台积电的有力竞争者。另外,瑞萨、东芝等日本厂商也把它们的SoC逻辑芯片外包给三星代工

Fablite模式由IDM演变而来,是企业为了减少投资风险的一种策略目前全球半导体业中Fab-Lite模式盛行,大多数的IDM几乎无一例外地执行这个策略。众所周知,欧洲半导体总是先知先觉,如FreescaleNXP合并之前,早在2004年及2006年就分别改变策略,撤销不赚钱的部门,保留赢利的部门,NXP目前已把重心放在照明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欧洲半导体大厂STInfineon也都执行Fab Lite策略日本半导体的变化更大曾经是全球半导体重镇,市场占有率达50%。但是,今非昔比,目前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20%。因为日本半导体业相对保守,它们只专注于国内市场,产业链长,虽然几经改革,但是成效不大。目前新瑞萨、富士通等,也迫于压力开始走Fab Lite路线;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模拟芯片大厂德州仪器,它策略非常实际有选择性地采用Fab-Lite,即在32nm制程及以下,采用外协合作,自己不再投资建晶圆厂。而对硅片尺寸在6英寸~12英寸、工艺线宽在0.18微米~1.0微米的模拟芯片制程上,德州仪器则积极地进行扩产。20096月,德州仪器在菲律宾建成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封装/测试厂;20099月,德州仪器在美国达拉斯从奇梦达手中买下300mm生产线,成为全球第一个300mm的模拟生产厂。德州仪器在日本的Aizu收购了Spansion的两家晶圆厂,加上成都“成芯”的收购案,了解到相对于模拟器件行业中的其他公司,德州仪器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都是为什么纯粹可以定义为传统意义上IDM半导体公司现在除了Intel几乎都已经转为Fab-lite甚至Fabless了,IDM转变成fabless的现象,AMD就是一个例子。但是还沒有一家fabless公司成功演变成IDM公司。最大的Foundry公司台积电更是利润率的表现上更是赶超大多数的Fabless公司,可以看出来代工厂已经不再是刚开始附属者的定位了,它现在有能力影响整个行业,无论是IDMFabless还是Fab-lit财报的表现好坏,毛利率高一个点还是第一个点都要看Foundry的“眼色”了。

未来会流行什么模式

50年的半导体业,其发展模式在不断地调整。之前是IDM,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fabless、设计业,紧接着foundry代工业跟随而行。进入新世纪后开始Fab-Lite(轻晶圆厂)模式。未来会流行什么模式,还无法预测。

半导体业目前己逐渐逼近定律的极限,工艺研发费用迅速上升以及未来建厂费用太高,如32nm/28nm的工艺研发费用,对于领先者要8亿美元,即便是跟随者也要6亿美元,到20nm时费用相应分别增加到13.5亿美元及10亿美元。而从fabless角度,产品的设计与掩模费用也成倍增长,导致每年新开发的产品数量减少。再加上建厂费用大幅增加,新进入企业的费用至少在30亿美元~40亿美元。这些因素迭加在一起,使市场变得更加残酷,近期几乎没有新进者,半导体业台积电一家独大“大者恒大”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2012年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提供的资料,2010年全球top5投资者占总投资的60%,到2012年已增加至75%;而全球top5设备供应商,在2010年提供的设备市场占有率达61%,到2012年增加到67%

有人预计,全球半导体业将呈三足鼎立之势,他们分别是英特尔、三星及台积电。目前来看,全球已不超过10家公司愿意继续大幅投资来跟踪定律,众多顶级芯片供应商纷纷退下阵来,采用Fab Lite策略,开始拥抱代工。观察过去30年全球半导体排名,日本强盛时代已不复存在,目前英特尔很强势,己连续20年排名第一,然而未来半导体行业还会发生什么变化,业界拭目以待。

球半导体业呈现出各种态势,是由新的市场环境下各家公司的生存环境决定的,都有它们的合理性。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垄断地位不可能持久。随着Foundry垄断性的增强,其势必要提高收费,这种做法也已经开始进行了,如果Foundry的这种行为逐步严重,那么同时它的垄断性就越强,就对给需要代工的半导体企业很大的压力,利润率被一点点的压榨。最后的问题就在于Foundry公司是否能把握好价格线?会不会“被代工”厂商最终无法接受给代工厂打工的结果?一旦打破这种局面,相信Fabless+Foundry的模式一定会破裂,说不定结局是Fabless一怒冲冠”联合建Fab以摆脱Foundry的魔爪。但Foundry是有多想不开才会走到这一步呢?Who knows,everything is possible,isn’t it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