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51单片机(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与I/O输出控制

51单片机(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与I/O输出控制

作者: 时间:2012-07-27 来源:网络 收藏

5. LED 驱动电路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在中,发光二极管(LED)的接法是采取了电源接到二极管正极再经过1K 电阻接到 口上的(见图4 中的接法1)。为什么这么接呢?首先我们要知道LED 的发光工作条件,不同的LED 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不同,一般而言,红或绿颜色的LED 的工作电压为1.7V~2.4V,蓝或白颜色的LED 工作电压为2.7~4.2V, 直径为3mm LED 的工作电流2mA~10mA。在这里采用红色的3mm 的LED。其次,51 (如本实验板中所使用的STC89C52)的 口作为口时,拉电流(向外电流)的能力是μA 级别,是不足以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的。而灌电流(往内输入电流)的方式可高达20mA,故采用灌电流的方式驱动发光二极管。当然,现今的一些增强型单片机,是采用拉电流(接法2)的,只要单片机的输出电流能力足够强即可。另外,图4 中的电阻为1K 阻值,是为了限制电流,让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限定在2mA~10mA。

图4 LED的接法
图4 LED的接法

四、程序设计

在单片机编程语言上,有C 语言和汇编两种选择。本系列教程采用C 语言编写程序,在此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在进行单片机开发时进行下简单比较,汇编语言面向硬件,要求对硬件的特性如寄存器之类的比较熟悉,执行效率高,但可读性和移植性差,不同的单片机之间的程序不能通用,例如学会了51 单片机的汇编指令,却没法用到AVR 单片机上。C语言面向过程,可读性和移植性很好,效率要比汇编低一些。对于刚接触单片机的人来说,学习这两种语言是一样的,但在以后的开发效率上,C 语言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其可以几乎完全不改动的情况下移植,大大提高了开发速度。

发光二极管D1 闪烁的C 语言源程序:

1. 程序详细说明

(1)头文件包含。程序接下来调用的P0_0 就是该头文件中定义好的一个寄存器地址。在对单片机内部的寄存器操作之前,应申明其来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AT89X52.h 文件中的内容。

(2)宏定义led, 便于直观理解也便于程序修改,将P0_0 口命名为led, 这样在程序中就可以用led代替P0_0 口进行操作。

(3)延时函数声明。函数在调用之前必须进行声明,由于函数定义放在主函数之后,所以在主函数之前对延时函数进行了声明。

(4)主函数入口。主函数不传递参数也不返回值。

(5)死循环。

(6)输出高电平,led 不亮。

(7)延时一段时间,以便人眼能够直观看到。

(8)输出低电平,led 点亮。

(9)延时一段时间。

(10)延时函数定义。

(11)for 语句循环延时。

2. 程序流程图与实验现象

程序流程如图5 所示。经编译软件(keil)编译,生成单片机烧写文件,然后就可下载到单片机内部运行了,硬件电路板如图6 所示,本实验板上用的是STC89C52RC,可以用通过板载USB 转串口烧写程序。故将USB 线(本实验套件中有)连接电脑和实验板。供电电源可以从USB 取,也可以从外部电源取电。冷启动,即先点击下载,然后再上电。下载程序到单片机内运行后,可以看到实验板上P0_0 口外接的LED 灯(D1) 一亮一灭的闪烁。

图5 程序流程图
图5 程序流程图

尘埃粒子计数器相关文章:尘埃粒子计数器原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