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嵌入式微处理器IP core设计与分析

嵌入式微处理器IP core设计与分析

作者: 时间:2012-02-07 来源:网络 收藏

3.1 仿真验证
验证方法:首先编写各种测试代码:然后转化为vhdl文件,再写入ROM模块;最后在仿真环境中运行核,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全指令集测试。一般内部RAM和寄存器的值无法直接检测,可以通过多条指令将其输出到核的四个输出端口供检查。本文采用Model Tech公司的仿真工具Moledsim来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149766.htm

a.JPG


图6是对基本子程序调用指令的测试仿真时序。包括子程序调用、传送、加法以及返回等指令。根据测试指令集,如果程序执行正确,那么在程序执行完后,输出端口P0口就会出现21H。
测试指令集:MOV A,#20H;ACALL DELY;MOV P0,A;DELAY:INC A;MOVP0,A。
3.2 综合及综合结果
本文中的综合及优化都是由综合工具SynplifyPro来完成的。利用Synplify Pro工具提供的逻辑综合与适配工具和的约束条件,可以方便的实现本文各模块的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
对于本文中的八位来说,由于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字逻辑电路,不仅包含大量的组合逻辑电路,而且包含了时序复杂的时序逻辑电路。通过逻辑综合估计整个系统超过一百万门,因此要用大容量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做电路验证。通过比较各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性能和结构特点(见表2),决定采用器件Xilinx Virtex2 XC2V1000bg575—6来完成本文的电路验证。

i.JPG


综合结果主要是利用结构视图、综合报告综合结果是否满足时序要求,分析综合的频率、面积等信息。
3.3 性能分析
本文的器件资源的占用情况如表3。 (由于内部存储器要占用很多的资源,故此表列出的是缩减内部内存后器件的资源占用情况)。

h.JPG


将经过FPGA验证的MCU核与传统的做比较,可以看出,由于所核是采用硬布线逻辑产生控制信号,所以其工作时钟频率要大大优于传统的微处理器。FPGA验证的结果是,工作时钟频率大于60MHz,是传统微控制器工作时钟频率的五倍;在每MHz时钟频率的指令执行效率指标上,所微处理器核的性能约为传统微控制器的12倍。这得益于微控制器内核采用类RISC指令结构,及设计指令执行周期的大大减小。

4 结束语
由于整个微控制器内核都是采用可综合的VHDL语言描述,这使得该内核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重复利用性和实用性。也可以适当地拓宽数据总线的宽度,以减少内存访问的次数,从而提高指令执行效率。此外,还可借助EDA工具,方便地与AD/DA转换器、LCD显示驱动器、串行通信接口等外围功能模块综合成各种控制系统。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